當前,全球性物流服務漸成趨勢,管理復雜性提高;市場的多變性以及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趨勢,對物流服務的靈活性要求也在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轉向服務競爭,物流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需要努力降低成本,改進客戶服務,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物流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之一,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包裝、配送的復合型產業,產業關聯度高,是與二產融合最密切的產業,對促進生產、消費、就業作用明顯,對拉動國民經濟內需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國家對于現代物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第一次專門對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出了規劃和目標。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物流業發展的十大主要任務和九大重點工程。這些對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各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推動物流業發展,做出了基本定位,也指明了發展方向。
產業潛能可觀 政策尚存差距
近年來,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很快,但總體水平落后。目前,發達國家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而我國2008年還是 18.1%,高出發達國家一倍左右。2008年?我國物流總額同比回落8.1%?不少物流企業利潤下滑幅度達到20%或30%。這個比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創造2800億元的經濟效益?梢,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差距很大,潛力也很大。
總體上看,我國物流業質量和水平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由于市場秩序不規范,外部交易成本過高。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70%以上的物流量都是包含在生產環節由二產企業完成的,物流業現代化程度不高。2008年,中國物流企業遭遇了上游制造企業運量萎縮和運輸成本提升的雙重壓力,勞動力成本、油價和土地使用稅等均大幅增加。其次,束縛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還有體制方面和政策方面的因素。以稅收政策為例,目前物流業中,倉儲和配送環節的營業稅率為5%以上,運輸環節為3%。而倉儲等環節的利潤率已低于運輸。同時重復納稅比較嚴重,很多物流企業將各個業務環節整合總包,但營業稅按環節分別納稅,同時對總包商按總款納稅。目前已有超過四成的物流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部分地區中小物流企業開始退出物流市場。
當前,全球性物流服務漸成趨勢,管理復雜性提高;市場的多變性以及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趨勢,對物流服務的靈活性要求也在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轉向服務競爭,物流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需要努力降低成本,改進客戶服務,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物流面臨這些新的市場環境,都要求物流業的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
產業亟待升級 政策需多措并舉
從國際經驗來看,公共政策的設計與實施直接影響著服務業的發展。因此,促進我國物流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從財政支持、稅收減免、投融資、便捷交通、土地使用、結構調整、產業安全等方面細化落實政策。
1.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
政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委聯合制定并完善促進物流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產業指導目錄,明確服務業發展的目標和重點行業,并從財稅、價格、投資、信貸和資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和適度傾斜。政府可根據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走向來調查分析物流系統限制,經專業人員研究預測經濟對物流的要求和需求,然后提出具體的對應措施和方案。
2.完善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發揮產業引導資金的作用,做好示范引導。適當增加安排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并納入國家預算,明確把現代物流業特別是具有自主創新的新型業態作為扶持發展的重點。
在稅收政策方面,改革所得稅政策,調整稅前可列支范圍與標準,進而調整服務業的稅收待遇;調整營業稅,調整征稅方式,對于服務外包采取增值征稅的方式,在稅率設計上采取激勵性政策,逐漸拉開生產性服務業與消費性服務業稅率間的差異;穩步推進增值稅的改革,慎重擴大增值稅的實施范圍,妥善處理服務購入的抵扣問題。
在金融政策方面,增加對現代物流業的信貸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在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領域開展創業投資,引導產業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優先支持現代物流企業運用新技術,發展新業態。
在科技政策方面,鼓勵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改變簡單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的方式,運用連鎖、配送、代理等現代流通方式不斷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務領域,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鼓勵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或進入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機制,引導科研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
3.完善現代物流業標準體系
標準化作為發展物流業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對推動服務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增強服務產品的競爭力、規范服務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加快物流業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實施標準,一方面在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現代服務領域,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加快搭建標準化平臺,促進這些領域形成規模經濟;另一方面通過實施相應標準,提高進入市場的門檻,促使職業化、專業化水平高的企業進入市場,淘汰技術低、水平差的企業。
|